2007年11月27日 星期二

HK9-1 遠距教與學之訪談心得

  我訪談了本校的一位輔導老師--蔡俊良,他本身是一位隨時在充實自己的教師,除了本職的學識外,蔡老師也涉足其他領域的學習,自己總是站在學習的前端,以做為學生的榜樣。蔡老師對於非傳統學習的經驗非常豐富--函授、廣播、電視教學、遠距非同步教學,同時自己也曾為空中大學的教師,對當時代的遠距教學除自己經歷外,同時也為歷史做了見證。總結一下蔡老師的訪談內容如下:
  1. 以往所謂的遠距教學既枯燥也很缺乏互動性,如果沒有學生的自我要求,可能在一段的時間荒廢後,就再也提不起勁來學習;或學習遇到瓶頸,在尋求支援或解答過程,需耗費諸多時間,而需被迫中斷學習。
  2. 以往的非傳統教學大概可以定位在半雙向的非同步教學吧!所謂的非同步是指學習者的學習和教學者的教學不一定是在同一時間,學習者可以用自認為有空閒的時間來進行學習;而半雙向是指這樣的學習雖可以產生教與學上的交互關聯,但因須有較大的時間間隔來聯絡彼此,因此雖看似雙向的學習,實際卻是單向的。
  3. 雖然科技的進步促成了現今的即時雙向遠距教學的實現,但之所以要用遠距,時乃因時間、空間上的限制所造成,只是遠距是藉由網路或其他設備使之串聯起來,而打破時空上的限制,成就了教與學的需求。
  4. 遠距教學非萬靈丹,對於一般的學識教學或許可以勝任,甚至可以有較廣的學習深度,但有時教學需藉由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來完成,這時遠距教學就較無能為力了。舉例而言,蔡老師在進行生命教育時,要同學矇著眼睛走動,在場的同學可以感受這位矇眼者的現場狀態,亦或是他的身體上的變化,而矇眼者也可藉由週遭的氣氛感受而有所領受環境的狀況;但一旦教學成為遠距後,彼此間的那種關係就再也無法建立起來,而這課程所要傳達的彼此感受目標也就無從達成了。套句NOKIA一直標榜的名言"科技始終來自人性",對這一現象的註解可真是傳神啊!
  以往的非傳統教學的優點是所需的設備簡單,且可隨意的遊走且進行學習,如函授、廣播等;科技發達後,電視視訊及電腦網路就無法享受這一優點,而須被迫在某一定點或室內來進行。當然這一切都可能因科技的神速進展而有所改變,那就是無線網路的普及,一旦這一“最後一哩”的限制打通了,那就可以真正實現隨時隨地進行教學的目標了。
  不過在最後我仍然要問個小問題:人為什麼要大量且快速的進行學習?它有沒有一個臨界點?又現今如果全世界突然沒有電了,那學習又會如何的變化?

3 則留言:

grace 提到...

奇怪, 沒有看到內容啊

我心飛行 提到...

老師抱歉,我在寫作業時,突有朋友來訪,所以就給中斷了,所以老師看到的是莫名其妙的一段。不過雖是HOMEWORK,但老師一雙眼睛竟在千里外一直釘著我們看(不是啦!是用那溫柔關懷的眼神啦!),看來想要偷懶一下都要三思了。

慶憲 提到...

科技越進步,我們的生活越方便,誠如老師所說:科技是中性的,教學方法也是如此,真正會影響教學結果的還是教師的個人教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