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日 星期四

HK4-3 關鍵趨勢

Academic review and faculty rewards are increasingly out of sync with new forms of scholarship. The trends toward digital expressions of scholarship and more interdisciplinary and collaborative work continue to move away from the standards of traditional peer-reviewed paper publication. New forms of peer review are emerging, but existing academic practices of specialization and long-honored notions of academic status are persistent barriers to the adoption of new approaches. Given the pace of change, the academy will grow more out of step with how scholarship is actually conducted until constraints imposed by traditional tenure and promotion processes are eased.

學者的批判和精神上的鼓舞增進了新的非同步學習風格。此一趨勢有助於學習和各學科間的數位化且協同工作讓原本閱讀紙本的傳統式學生流失。新的閱讀風格興起但僅發生於學者指定的教材且學者固執的見解阻礙接受新的研究方法。調整改變的速度會令學者隨著學識實際引領成長更多,而非如過去強加的終身學習,如此提昇的過程才會更容易。(舊的審查制度無法配合新的呈現方式)

學術的數位化確實對學術研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也興起了另一股的變革,這一變化同時也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重視,諸如數位化電子期刊不僅提高了作者文章的被引用率,同時也作為各國援引評鑑各學術機構、大學研究力與學術影響的重要參考數據。(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07/01/08/152.aspx)。當然對於反應較慢的學者而言,這是一股無形的壓力,誠如黃興燦在其著作的建構數位化學習的教育環境一文中指出"科技發展改變了學習的環境、學習的目標以及學習的方法。無所不在的學習環境正在建構,新的學習模式不斷的出現。網路將這個世界串聯起來,也將網路上的學習社群串聯起來,這些都將衝擊我們目前的教育環境。"(http://www.rdec.gov.tw/public/Attachment/532313244671.doc) 。

所以我認為未來的學術發展應會更加的快速及全面化,但這也暴露出了另一隠優--評鑑制度的良寙,因不良的評鑑不僅無法使學術研究從事良性競爭並創造出更傑出的成果,反而易使學術研究淪為為研究而研究的環境,而無創新之意。而這在台灣也因教育部的某些措施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如反思台灣的(人文及社會)高教學術評鑑研討會。在在都說明評鑑如何的影響學術研究的發展及其限制。

1 則留言:

阿布 提到...

道雄兄
這篇應該是「關鍵趨勢」的心得。
我再整理整理。你也順便改一下篇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