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2日 星期一

統整HK5--WEB2.0在教育上之應用

能運用在教、學上的工具不勝枚舉,只要能到教學目的與目標的都可算是教學工具,有些工具或方法歷久不衰(如講述法),也有些是隨科技的進步運孕而生(如廣播教學),而今來到廿一世紀,電腦及網路設備已臻成熟完備,使得教學工具又有新的面貌出現,而這首推當紅炸子雞-WEB2.0之應用。
  在俊源文章中提到”新工具的普及,改變了人的習性,改變了人的認知能力,改變了結構,改變了社會....”確實,一個不便利又不普及的架構,再怎樣都引不起眾人的興趣,更不用說要去擴大推廣應用它了,而這我想起十一、二年前IBM有一款叫OS2的作業系統,其實它是一個比當實WIN3.1更好的作品,擁有真正多人多工的作業環境,但只因介面不夠親切,結果就落的慘敗收場,而其他系統DOS及UNIX也都是一樣。所以新的科技要先能普及才能為大家所用,也才能去推廣給更多的人去使用,如此循環下去才能形成風潮,甚至可達改變社會的目的。而這不也是教育的一個目標嗎?
  WEB2.0可提供協同合作及共同分享的機制明哲提到”Web2.0帶來的改變,其實是人、工具、社會互動的結果,人與人、工具與工具,可以營造出接近面對面溝通、面對面合作的互動結果,一來一往在彈指間完成。”。慶憲提到”而我們的確也看到了它在彙整、交換、修改和互動上,與傳統教學方法的大不同。”。聯聰提到”看到其他人對於教導子女的心得分享””提高學生在網路進行討論、發表的動機”。俊源則提到”它聚集集體智慧開創新局”。在在說明,集合大家的力量可使進步有更大的空間,也可創作更新的未來。
  WEB2.0可提供更彈性的教與學的空間及時間明哲他可以做為一個非同步遠距教學的平台”。俊源是偏遠地區學生突破不利因素的契機,偏遠地區基礎環境如能同步成長,這批兒童將可獲得與都會區競爭的機會”。以往的教學是老師與學生的面對面合作產物,但有了非同步之後,學習就變的更有彈性,掃除了教與學的一個時空不利因素之後,在教育上是不是會有更的發揮空間?
  WEB2.0可提供使用者為中心的教學平台明哲”Web2.0 是一種「互動性、主動性、可個人化」”。聯聰”讓教師們能夠很簡單的建立起自己的班級網頁”。在這個講求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年代,大家都喜歡有個人化的想法與主張,而WEB2.0則提供了這樣的一個機制,讓你只想看的或學的東西出現在你的眼前,不僅清爽多了,而且學起來又符合個人的興趣,自然不覺有壓力,而學習也會更有效率。
  而我就以下面幾點做為結論:
  1. 學生”為中心
  2. 利用RSS功能就可對學生的學習進度有所瞭解及掌握。
  3. WIKI功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