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1日 星期日

科技關注--新學術和出版物形式的浮現

The New Scholarship and Emerging Forms of Publication. The nature and practice of scholarship is changing. New tools and new ways to create, critique, and publish are influencing new and old scholars alike. Although this area is farther out on the horizon, we are beginning to see what new publications might look like—and how new scholars might work.

學術的本質及其常規在改變中,新工具和新方法對新、舊學術而言,不管是創造、批評和發行都有相同程度的影響。雖然這個範嚋好像偏離本計畫,我們仍開始要來看看這新的出版物看起來像什麼,而新的學術又是如何運作的

我的看法
社會的變遷及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都會對當代的學術造成相當大的影響,進而造成一股新的學術發展。例如航海時代的發展,造成了殖民時代,人類的觸角終於有了進一步的沿伸;石油的大量使用,在即將枯竭前,終於引爆了新能源的爭議;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大量消費,引起了自然界可能反撲研究;而網路的盛行,自然也帶來了全面的討論及可能發展的研究。
 
參考資料:
  它對每個領域都提出了對問題的新看法、對問題詮釋的新角度、解決問題的新方法,進而建立了思考的新模式和新理論  http://www.sinica.edu.tw/~cdp/project/02/1_1.htm

  
Internet為資訊出版和利用產生變革的催化劑 http://public1.ntl.gov.tw/publish/suyan/39/text_05.html

  或者可以想像到學術界、政治界如何以有別於傳統的方式操作這個所謂「2.0新世紀公民精神」的介面。事情的連動關係比你我想像得複雜,如果有數位時代的新霸權形態產生,其威力和我們傳統所認知的差別甚大。 http://goya.bluecircus.net/archives/ideas/post_218.php

  電腦製成的訊息不是造成變革的來源,而是由網路營造了共享的(廣泛的、即時的)多元符號型式(文本、數字、影像、聲音、色彩)才是肇因。而對資訊及意念進 行分享與傳播正是學識活動的基礎(也就是用對談、合作、提報、教學、寫作方式進行資訊與意念的交換),進一步而言學識又是社會活動的根本,社會所需要的知 識,正是得自通過學術社群認可的研究成果。
http://commdb.nccu.edu.tw/tour/dibl/stephen.htm

2 則留言:

慶憲 提到...

道雄大哥
看到您的文章,真的感到心有戚戚焉,對於學術與社會脈動或生活中的關聯,其實是更真實的表達出來,學術的理想落實在日常生活一定是大家共同的期待.如果能帶動潮流那更是希望所在.

David 提到...

道雄兄自己的觀點均切入了主題,像是智慧財產權的討論,由於網路虛擬世界還在擴大中,法律上的見解一時還追不上(其實是法官累得無法上網瞭解),網路犯罪的認定除非事涉實體的事實,像是盜取遊戲者的寶物、盜取帳號,有利用電腦竊取的行為可明顯認定,法官一定會處理,但文字、圖像、音樂、格式,這些在某種情形下被他人使用,看似可行又不可行,網路著作權的問題可牽涉到時間、IP位址、使用者名稱符不符合等等問題,不過若引用別人的著作寫上出處,我想會比較沒有爭議,唯一有的話就是「您為什麼沒有先告訴我?」